生命之情怀,品唐诗之韵
时间:2018-11-23

每每读到唐朝的古诗,我都有一种十分壮阔、自豪的情绪。唐代无疑是两千年带来的盛世时代,唐诗的盛况可以说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蒋勋将诗比作珍珠,诗在这样一个宏大的时代背景之下,从《诗经》、从魏晋南北朝,都是琢磨这颗“珍珠”的过程。

唐代时期,诗的形式已经达到了完美的极致。这样的文学形式,上及唐代的顶峰《春江花月夜》,下至悲悯千万家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代涌现出的诗人也是拥有极致的韵味。仿佛是历史的宿命,李白、杜甫、李商隐……相继出现在此。诗最早的形式是唱作歌词,继而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传承至今。谈及今日魏晋南北朝所留下来的诗人,我们会说谢灵运、鲍照等。作为山水田园诗的鼻祖,谢灵运在那个动荡时代下的文学成也是不可比拟的,魏晋诗歌上承接汉诗,诗风古朴,谢灵运将山资水态在诗中传达。

但唐朝能被传颂的诗人确实不计其数,蒋勋先生在《蒋勋说唐诗》中提及的“文学史的继承关系,和大自然一样有春夏秋冬。”在漫长的冬季也就是魏晋南北朝结束后,必定是迎来了春天。每次赏析一首诗的时候,都会有一种不可名状的苍凉孤独之感,“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率先讲出了时代的孤独,所谓高处不胜寒。唐代诗人有着自身的广阔胸襟,将自己置身于广阔、高耸的孤峰之中。

唐代让我为之敬佩的一定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了。放到现在,几乎没有什么文学形式能够将这一画面呈现得如此淋漓尽致。荒漠树立起来的宏大、辽阔,一下子呈现在我们眼前。辽阔的平原上一缕青烟升起,落日在沙漠上格外的凄美。唐诗给予了我们极大的空间感和时间感。唐朝的贸易及其广泛,开放的大都市,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诗人的知识面。游牧民族也受到了很大的关注。

晚唐时期的“哀”在李商隐诗中变成了淡淡的忧愁,一个大朝代的衰落,曾经的繁华终成过往云烟,诗中无不是含着落寞,人生的幻灭。这容易让人联系到蒋勋先生的另一佳作《蒋勋细说红楼》,在大观园极盛时期也是宛若盛唐,低迷时期的诗风也被蒋勋先生用不一样的角度诠释。烟视媚行之后,如华丽乐章呈现。

《蒋勋说唐诗》全文讲述的不仅仅是盛唐下的诗文化,一直到晚唐时期,诗人所呈现的失落,以及整个时代没落的描写,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蒋勋在美学上的成就极高,文学上的造诣也颇具自己风格。不论是人道关怀的角度还是诗歌的创作手法。大时代背景下的专注,“于美的基础认同,每一步做起来都是人性的本质”。所谓之美,“文以之载道”。 (文  吴亭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