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人总是会有一段马不停蹄地成长的时期,速度快得像某个烟花盛典上在空中炸裂的烟火,抬头一瞬,垂眸一瞬,烟火就已经结束了它最为短暂的美丽。可当少年惊醒,回首来时路时,他才发现身边尽是陌生的面孔,有些人曾经相逢,却注定是要错过的。
起初读《伊豆的舞女》,我并未理解书中部分内容,许是有些囫囵吞枣,我只觉作者描述的大概是他二十岁时对偶然邂逅的少女产生的朦胧爱恋。只是一遍模糊的阅读无法感知故事悸动的心跳和鲜活的生命,于是又有了后来反复的理解,我才逐渐探明这故事的脉络,耐人寻味的好似经过复杂工序后精心泡出的清茶,杯中和舌尖上的沁香经久不散。
《伊豆的舞女》讲述“我”独自在伊豆旅行时喜欢上了一位天真烂漫的舞女,并与流浪艺人同行几日,最后因旅费不足而不得不告别艺人们返回东京。这便是他青涩微酸的初恋,即使他从未袒露过半分心意,然后故事到这里便戛然而止,就像是老式收音机因为突然的收讯不好而产生“滋滋”的电流声,搅得人心神不宁,不得不关掉收音机,却又好奇接下来的内容。
后来的他们还有故事么?我也不知道呢,仿佛石沉大海的书信般杳无音讯。明知没有结局却还是想要让它继续书写,有些故事到底,还是没有尽头终点的好,只要曾经璀璨绚烂过就足够了。人生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大概是各种各样的第一次,好比初次产生的因羞赧矜持而无法宣之于口的懵懂爱恋,这样美好的感情用一眼万年来形容,恐怕再合适不过了。
那时身着藏青色碎白花纹上衣的温润少年总要显现出漫不经心的步伐,好像要为了和舞女的不期而遇多几分说服力。少年人炽热的眷恋往往如此,费尽心思装出的机缘巧合,也不过是为了掩盖刻意寻求而产生的借口,由此便可心安理得地多望上心爱的人一眼,年少时,这是最稀疏平常的热切执拗。
作者柔和细腻的笔法下的少女羞涩生动,率真坦然,少年受此感染,多年来的积郁一扫而空。读《伊豆的舞女》时很难不被这样一个生活不易却保持着纯粹心灵的少女吸引,腼腆乖巧的舞女有着如水的风采,越是靠近,越是感到释怀和轻松。原来同纯洁无暇的美好事物交流亲近,心灵也会得到清澈的感知和升华。
想起《暗恋桃花源》里病房里的江滨柳对着同样老去的云之凡如斯说道:“好大的一个上海,我们能遇到;小小的一个台北,却把我们难到了。”数十年来的离散饱含着心酸和想念却也只能浓缩成无奈的一句话,期待重逢的少年们再见已是容颜斑驳的暮年之时,等待着无数的盼望,最终还是错过了。《伊豆的舞女》里的少年却连重逢都成了奢望,如果还有见面的机会,故事会怎样续写,可惜没如果,那光风霁月于泉暖花舞之地,终究变成了回忆。少年就像是一阵自在洒脱的风,适逢其会地目睹了眼前的长盛风光,惦念着这猝不及防的惊鸿一瞥,将它置于心底。可悲的是,风没有永远的故乡,它只能依着本能沉浮起跌,若它对这踽踽独行的盘旋产生偶尔的疲倦,却没有任何地方能容纳它的星点渴望。这一段感情不仅是少年的心头朱砂痣,窗前白月光,它也被赋予了更多深刻的意义,一点点缱绻的爱恋疯狂壮大着,从不因身份的差异而受到阻挠,数年后也如潮汐般奔腾暗涌。这是一份不沾染杂质的绵藐情感,收藏于心,便也足矣。
生命里总有人悄然来到又匆忙离去,我们是彼此的过客,是漫漫长路中偶然搭伙的乘客,站到了,就该下车了,就该道别了,可有些人赶着时间,光阴寸金,就要奔赴下一个站点,甚至还来不及留下句“再见”,便转身只剩一个仓促的背影。
岁月不回头,人亦如此。愿悠扬静谧的往复岁月似烟火盛放,因为烟花绽放后剩下的不只是冷峭的寒夜,更多的是心头如繁花般的巨大惊喜。只存希冀,不问结局。
希望你回忆起从前的青春少年时,即使它憾事连连,即使它满腹惆怅,即使它不尽人意。都请你相信美好的事物总是存在在身边,错过的难以重逢,下一个总会到来。(文 陈芷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