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福建船政文化简介
时间:2018-06-22


1866年(清同治五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了福建船政,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建船厂、造兵舰、制飞机、办学堂、引人才、派学童出洋留学等一系列富国强兵活动,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优秀的中国近代工业技术人才和杰出的海军将士。他们曾先后活跃在近代中国的军事、文化、科技、外交、经济等各个领域,紧跟当时世界先进国家的步伐,推动了中国造船、电灯、电信、铁路交通、飞机制造等近代工业的诞生与发展。他们引进西方先进科技,传播中西文化,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他们直面强敌,谈判桌上据理力争,疆场上浴血奋战,慷慨捐躯。林则徐、严复、詹天佑、邓世昌等一代民族精英和爱国志士第一次让世界了解了福州人的骨气、智慧和力量。

同治六年(1867年)12月,马尾船政局第一座船台竣工。同治八年(1869年)6月,第一艘木质轮船万年清号下水。以后一年半内,湄云、福星、伏波等船相继下水。以上4艘船主机都购于外国,船政局只制造船体。从该年底起,船政局开始起造150匹轮机。同治十年(1871年)6月,第5号轮船安澜号下水,所配轮机、汽炉系150匹马力,均由厂中自制。” “安澜号装备了第一台国产蒸汽机(仿造),在我国造船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光绪二年(1876年)夏,船政局用了半年时间建成铁胁厂。92日第一号铁胁轮船(木壳护以铁板)安上龙骨,使我国造船开始摆脱木船时代。光绪三年(1877年),第2艘自制的铁胁兵船超武号下水。从光绪七年(1881年)起,船政局开始试制2000吨级的巡洋舰,马力达2400匹。5年后,船政局又进一步向外国购买钢料、钢板以试制双机钢甲战舰。此舰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建成,命名龙威,编入北洋舰队,改名平远。这艘军舰在甲午之役与日人交战,屡受巨弹,但损伤较少,较之外购船舰的性能有过之而无不及。据称,工业发达的德国也只是到1885年才能建造此种型号的军舰。从同治八年(1869年)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马尾船政局共制造各种轮船34艘,这些轮船都编进福建水师、南洋水师、北洋水师,船政局的设计水平和造船能力都在逐步提高。

左宗棠、沈葆桢造就人才的设想,颇具战略眼光,指出船厂根本在于学堂。船政的前、后学堂是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同治五年(1866年),在福州城内白塔寺开办学校,学校采用西方的教学方法,这在当时是个创举。这所最早的海军学校,初名求是堂艺局,另设一个绘事院。前者培养制造与驾驶人才,后者培训测绘人才。次年学校迁到马尾,将求是堂艺局改名船政学堂,分前学堂,学造船,以法语授课;增设后学堂培养海军驾驶、管轮人才,以英语授课。学生学习期五年,四年在校学习,一年到军舰上或造船厂内实习。学校制定《求是堂艺局章程》作为办学纲领,这是清代兴办海军学校的第一个管理章程。该校大胆采用西方形式办学,为以后其他海军学校所效法。船政学堂的毕业生及留学生在造船、开矿、通讯、铁路等行业和军事、教育、科技、外交诸领域都起到了骨干的作用。从船政本身的发展来看 ,船政学堂学生在同治十二年 ( 1873 )已能独立地监造轮船 ,后学堂毕业生也能自行驾驶轮船 。船政学堂的毕业生和留学生普遍受到欢迎。严复从英国格林尼茨海军大学回国后担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 ,成为一名军事教育家 ,后来又发展成为近代中国最为著名的启蒙思想家。魏瀚于前学堂毕业后赴法国深造 ,归国后经几年锻炼 ,长期充任福建船政局总工程师 ,后来又担任广九铁路总理。中国早期的海军将领,出自船政学堂者甚多, 1884年中法马江海战中殉国的五名管驾、督带,都是船政学堂驾驶专业的毕业生。北洋海军参加中日甲午海战的 12艘战舰中 ,船政学堂毕业生和留学生就有 10个管带。他们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青史。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虽因时代局限,福州马尾福建船政的辉煌只延续了40多年。但在历史的弹指挥间,却展现了近代中国先进科技、高等教育、工业制造、西方经典文化翻译传播等丰硕成果,孕育了诸多仁人志士及其先进思想,折射出中华民族特有的砺志进取、虚心好学、博采众长、勇于创新、忠心报国的传统文化神韵,为此,我们将之称为船政文化。它是福州人民涵泳百年不懈的历史骄傲,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瑰宝。今天挖掘、整理、研究船政文化,发扬光大船政文化精华,对于提升福州省会中心城市的形象与知名度,营造再掀闽江开放潮、推动福州大发展的良好文化氛围,有着深远的意义。(转自中国船政文化网)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