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地缘优势 弘扬船政文化
——谈阳光学院船政文化特藏库
中国东南一隅、闽江入海处的弹丸小镇——马尾,竟是中国近代史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福州大学阳光学院也就在此地。
阳光学院地处马尾,依山傍水,极目远眺,三江交汇,水天交融,似曾可见当年中法马江海战之风云;马尾历史名胜建筑罗星塔近在咫尺;船政史迹,也是几近脚力所能及。这就是阳光学院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缘优势。为了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个地缘优势,弘扬船政文化,学院把船政文化的研究和探讨作为教育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收集收藏更多更丰富的船政文化资料成了阳光学院图书馆责无旁贷的工作和任务。
阳光学院图书馆今年9月新修建落成,特为船政文化的收藏和研究留了一席空间,专门设立了船政文化特藏库,面积约有200多平方米。其中陈列了马尾船政的历史人物与船政的历史实地图片,摆放了一个6米多长的船模,设置了供研究人员学习和探讨的研讨桌椅和可放置有关船政方面的图书资料3000多册的书柜以及可播放船政资料片的影音鉴赏设备。虽然空间有限,但让人能感受到船政文化的历史气息和氛围。
阳光学院的莘莘学子,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时,都要参观马尾船政文化博物馆,瞻仰近代那些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历史人物。因此,阳光学院的师生们对马尾的船政文化并不陌生,但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这些参观活动还是很有限的。学院建立船政文化特藏库,编写船政文化概要,展出历史人物和实地图片,收藏有关图书和影音资料,目的就是由浅入深的引导广大师生从入门初识到深入研讨船政文化,弘扬船政文化所展现的立志自强、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思想。
我们在船政文化特藏库宣传图片中概述了马尾船政的历史背景。我们知道在一百多年前,旧中国遭受着外国列强侵略,灾难深重,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主张:“师敌之长技以制敌”,强调抵御外侮则“炮必求利,船必求极坚”。清朝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有识之士,强烈感受到外来侵略者坚船利炮的严重威胁,提出以兴办“洋务”来富国强兵。在左宗棠、沈葆桢等一批官员主持下,1866年清政府开始在具有独特地理优势的福建马尾设厂造船,兴办学堂。马尾船政创办的马尾造船厂成为当时远东地区最大的造船企业。船政学堂在几十年中,为近代中国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卓越的人才。严复、邓世昌、萨镇冰、魏瀚、罗丰禄、陈季同、刘步蟾、詹天佑等,都是其杰出的代表。
马尾船政也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1874年,在抗击日本侵略台湾的战争中,以马尾船政建造的舰船为主体,组建了中国当时第一支海军舰队---福建水师。孙中山先生称赞船政“足为海军根基”。
船政文化特藏库在展出具有船政文化代表性的历史图片的同时,也把学生对船政文化的学习和理解所创作的作品展示出来。这样让学生的学习研究和创作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感到有成就感,陶冶爱国主义思想情操,使特藏库自然成为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场所。
马尾船政,从1866年12月创建至1907年宣布停办,只延续了40多年,但她在中国近代史上创造了辉煌成就,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史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财富。因此,阳光学院在图书馆里专门设立船政文化特藏库,集收藏、研讨和参观学习于一体,可以作为船政文化的入门普及教育,也可以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与探讨,这对中国近代历史的研究与探索,挖掘船政文化的丰富内涵都具有深刻的意义。(文/李家魁)